打印
字体大小
中美发表的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终于带来了重大利好。双方在一份精心协调过的联合声明中表示,美国对大多数中国商品加征的145%关税将降至30%,为期90天,同时中国对美多数商品加征的关税将降至10%。超预期的利好给大家带来喘息之机,而面对如坐过山车一般的局势,我们零售品牌应当如何面对呢?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是今年早些时候贸易战爆发以来中美经济官员的首次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会晤前表示,美国官员将“与中国共度一个愉快的周末”。中国对美国进口产品实施了125%的关税,略低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145%。去年,来自中国的商品关税税率约为11%,但特朗普在“解放日”关税声明中提高了税率,对所有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实施了10%的基本关税税率,不过对许多国家征收的税率要高得多。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中国去年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国,出口额为1.435亿美元。
一、美方承诺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二、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开展进一步磋商。双方将定期或不定期轮流在中国、美国开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国开展磋商。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三、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双方配合默契的下了台阶,对恢复正常贸易而言,这一声明起到了莫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暂停“对等关税”/“反制关税”的90天期间其实相当于一个缓冲期,它既给中美双方验证了落地执行的可靠性,同时也给两国商业贸易领域重新规划与复苏的时间。而双方的行动究竟是落到实处,还是又起反复,恐怕更加决定未来的走向。毕竟,美方的言而无信与极限压迫早已成为了人人熟知的惯用风格。90天之后又抬高关税,也并非不可能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5月12日针对小额快递的“最低限度豁免政策”并没有撤销——即自5月2日起,所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货物,无论价值多少,均须缴纳全额关税并接受检查。
这条政策的出台,矛头直指Shein、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目前他们的利益诉求恐怕无法获得足够的关注。而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小额快递的所缴纳的关税绝对值依旧较小,其实也是具备一个模棱两可的空间。
现状是什么
因为,不管是撤销了关税,还是在不远的将来又迎来新的关税制裁,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时代已然变得愈加不可预测。就如同面对股市一样,既然我们无法预测明天的涨跌,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分别做好涨跌的预案,握有两手准备。
-品牌现实#1:暂时没有万全之策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家都在倾听和学习。领导团队每日吸收信息、评估现状并提出问题。很少有品牌或企业能够自满地认为,自己完全了解这对其运营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都在试图模拟影响、预测走向。有些人采取谨慎的态度,避免下意识的决策,而其他人则已开始规划运营转型。在这个去全球化的趋势上,每个企业、每个个人都没有简单的答案,只有许多需要权衡的利弊,每家企业都应当根据其产品组合、运营设置和增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先把现状梳理清楚。
-品牌现实#2:应以财税牵头重整业务
关税与制裁当然直接与财务、税务系统发生关系,与其让董事会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不如请CFO与财税人员牵头,分别与各相关的业务条线老大讨论针对性的议题。一旦如此,我们看到的是几大要素便成了:
预测面临不同情况下的利润率
模拟施行不同政策下的严重性(应做底线的极值预测)
对转口贸易、分散采购和多元仓储进行筹划
一个共通点是什么?即使是那些预见到这种情况的品牌,也未必能进行恰当的量化。许多品牌直到现在才意识到自己的风险敞口有多高,以及这种风险会以多快的速度侵蚀定价权,每个人都应尽快“观望”转变为“计划和行动”。
-品牌现实#3:最低限度豁免政策之变不仅影响了快时尚
以Shein、Temu为首的小额包裹进口商一开始的确会受到最严重的打击。但其实影响绝不仅于此,许多供应链与采购商发送小样其实都走这个渠道。我们建议即使你的公司不在中国,请不要以为就安全了。英国和欧盟可能就是下一个对象。
如何应对未来
对于依靠收入支撑的融资机构来说,痛苦更加直接。一些受关税影响最大的品牌,就如同全球的运动鞋几乎都在亚洲、而一大半更仰仗于中国供应链;而苹果的供应链更是离不开中国高效率的产业配套。有报道称,随着贷款机构重新评估风险敞口,贷款额度被暂停或缩减。这也迫使人们开始讨论品牌是否能够利用融资来解决类似这样的“意外灾难”。
但一个情况是笃定的,就是零售品牌正在寻求更多资金。他们不断向投资者和贷款机构寻求帮助:如果要快速进军美国配送中心、进军重新贴牌业务、打造区域供应链,就需要资金支持。如今,资金夯实的安全垫对于许多公司而言,都是成败的关键。
还有希望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一些美国品牌正在加快国际扩张计划,以避免本地成本过高。有传言称,“特朗普经济学”可能会促使英国和欧盟更加紧密地结盟,而它们也在美国施压之下转而投入中国的怀抱。我们对这种说法持谨慎态度。
最后,无论局势如何发展,大家都应该做好应对极限情况的计划,并随时保持身段柔软、行动敏捷。更加努力地建模、更加迅速地行动,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中保持自身的敏捷。
没人能预测明天。但那些最终脱颖而出的品牌并非那些猜测正确的品牌。而是那些为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做好准备,并最终找到出路的企业。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是今年早些时候贸易战爆发以来中美经济官员的首次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会晤前表示,美国官员将“与中国共度一个愉快的周末”。中国对美国进口产品实施了125%的关税,略低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145%。去年,来自中国的商品关税税率约为11%,但特朗普在“解放日”关税声明中提高了税率,对所有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实施了10%的基本关税税率,不过对许多国家征收的税率要高得多。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中国去年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国,出口额为1.435亿美元。
一、美方承诺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二、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开展进一步磋商。双方将定期或不定期轮流在中国、美国开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国开展磋商。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三、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双方配合默契的下了台阶,对恢复正常贸易而言,这一声明起到了莫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暂停“对等关税”/“反制关税”的90天期间其实相当于一个缓冲期,它既给中美双方验证了落地执行的可靠性,同时也给两国商业贸易领域重新规划与复苏的时间。而双方的行动究竟是落到实处,还是又起反复,恐怕更加决定未来的走向。毕竟,美方的言而无信与极限压迫早已成为了人人熟知的惯用风格。90天之后又抬高关税,也并非不可能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5月12日针对小额快递的“最低限度豁免政策”并没有撤销——即自5月2日起,所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货物,无论价值多少,均须缴纳全额关税并接受检查。
这条政策的出台,矛头直指Shein、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目前他们的利益诉求恐怕无法获得足够的关注。而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小额快递的所缴纳的关税绝对值依旧较小,其实也是具备一个模棱两可的空间。
现状是什么
因为,不管是撤销了关税,还是在不远的将来又迎来新的关税制裁,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时代已然变得愈加不可预测。就如同面对股市一样,既然我们无法预测明天的涨跌,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分别做好涨跌的预案,握有两手准备。
-品牌现实#1:暂时没有万全之策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家都在倾听和学习。领导团队每日吸收信息、评估现状并提出问题。很少有品牌或企业能够自满地认为,自己完全了解这对其运营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都在试图模拟影响、预测走向。有些人采取谨慎的态度,避免下意识的决策,而其他人则已开始规划运营转型。在这个去全球化的趋势上,每个企业、每个个人都没有简单的答案,只有许多需要权衡的利弊,每家企业都应当根据其产品组合、运营设置和增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先把现状梳理清楚。
-品牌现实#2:应以财税牵头重整业务
关税与制裁当然直接与财务、税务系统发生关系,与其让董事会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不如请CFO与财税人员牵头,分别与各相关的业务条线老大讨论针对性的议题。一旦如此,我们看到的是几大要素便成了:
预测面临不同情况下的利润率
模拟施行不同政策下的严重性(应做底线的极值预测)
对转口贸易、分散采购和多元仓储进行筹划
一个共通点是什么?即使是那些预见到这种情况的品牌,也未必能进行恰当的量化。许多品牌直到现在才意识到自己的风险敞口有多高,以及这种风险会以多快的速度侵蚀定价权,每个人都应尽快“观望”转变为“计划和行动”。
-品牌现实#3:最低限度豁免政策之变不仅影响了快时尚
以Shein、Temu为首的小额包裹进口商一开始的确会受到最严重的打击。但其实影响绝不仅于此,许多供应链与采购商发送小样其实都走这个渠道。我们建议即使你的公司不在中国,请不要以为就安全了。英国和欧盟可能就是下一个对象。
如何应对未来
对于依靠收入支撑的融资机构来说,痛苦更加直接。一些受关税影响最大的品牌,就如同全球的运动鞋几乎都在亚洲、而一大半更仰仗于中国供应链;而苹果的供应链更是离不开中国高效率的产业配套。有报道称,随着贷款机构重新评估风险敞口,贷款额度被暂停或缩减。这也迫使人们开始讨论品牌是否能够利用融资来解决类似这样的“意外灾难”。
但一个情况是笃定的,就是零售品牌正在寻求更多资金。他们不断向投资者和贷款机构寻求帮助:如果要快速进军美国配送中心、进军重新贴牌业务、打造区域供应链,就需要资金支持。如今,资金夯实的安全垫对于许多公司而言,都是成败的关键。
还有希望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一些美国品牌正在加快国际扩张计划,以避免本地成本过高。有传言称,“特朗普经济学”可能会促使英国和欧盟更加紧密地结盟,而它们也在美国施压之下转而投入中国的怀抱。我们对这种说法持谨慎态度。
最后,无论局势如何发展,大家都应该做好应对极限情况的计划,并随时保持身段柔软、行动敏捷。更加努力地建模、更加迅速地行动,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中保持自身的敏捷。
没人能预测明天。但那些最终脱颖而出的品牌并非那些猜测正确的品牌。而是那些为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做好准备,并最终找到出路的企业。
撰文:萧四
Copyright © 2024 FN团队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标签 :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