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人工智能正式进入我们生活的一年。它对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更重要的是,它对本已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的影响引发了诸多担忧,时尚界尤其如此。如今,又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人工智能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这个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迫使众多公司竞相上马AI项目、算力中心以及更多真金白银的投资,尤其还有制约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来源,电力能源。
近几个月来,科学家和华尔街们逐渐意识到,人工智能可能是一个投机泡沫——资产价格在集体热情和市场投机的推动下迅速且非理性地上涨,而非基于资产的实际价值,最终必然崩盘。而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并未带来许多人所期望的巨额利润。
问题在于理解泡沫破裂后会发生什么。风险实际上主要集中在硅谷巨头身上,但市场崩盘是否会对本已脆弱的时尚产业造成重创?人们议论纷纷,担忧更是甚嚣尘上,但对时尚行业而言,区分真正的风险和新兴的科技趋势才是至关重要的,而非杞人忧天的恐惧。不过,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所谓的“人工智能泡沫”究竟是什么。
何谓AI泡沫
简而言之,近几个月来,芯片制造商、数据中心和科技公司持续互相投资,不断推高价格。例如,OpenAI从未实现过盈利,自2022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仅今年7月至11月,该公司就亏损了120亿美元,据普遍预估,它至少还需要5年才能实现盈利。因为算力中心及研发投入的成本远远超过了收益。那么,它是如何维持运营的呢?
由于所有技术服务提供商都需要人工智能服务,投资者便会介入。像微软这样的公司更倾向于付费给 OpenAI,而不是自行开发所有功能,因此会向OpenAI投入数十亿美元以促进其发展。OpenAI则反过来购买英伟达的芯片,用于训练和开发算法。之后,英伟达会将数十亿美元直接再投资于 OpenAI或其他初创公司,例如CoreWeave 或 Nebius,以构建配备自家芯片的数据中心。
与此同时,OpenAI需要托管自己的数据,因此它向Oracle付费,而Oracle又从英伟达购买芯片。如此一来,资金在公司间辗转,推高了市值(英伟达市值4.5万亿美元,OpenAI市值5000亿美元),而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盈利的迹象。这一切的核心在于OpenAI在人工智能开发领域拥有多年的领先优势,因此这些公司以及众多投资者、基金和银行都在押注它的未来。
问题在于OpenAI目前正遭受巨额亏损,而对英伟达芯片的需求完全是人为制造的,因为整个生态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只要这个循环保持封闭状态,一切都可能进展顺利;但一旦经济衰退发生,或者出现贸易战等地缘政治监管障碍,“泡沫”就会消退,最终在摩根士丹利预测的1.5万亿美元债务的重压下崩塌。
上周二,巴克莱银行下调了甲骨文公司的股票评级。甲骨文是数据中心领域的巨头之一,近年来在数据中心领域投入巨资,但也因此背负了同样巨额的债务。要了解甲骨文的负债情况,只需想想,该公司每1美元的资产,就有5美元的债务需要偿还。目前,甲骨文的债务高达1116.2亿美元。就在同一周,OpenAI的创始人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未能解释如何支付其与供应商签订的1.4万亿美元的计算支出协议,而初创公司CoreWeave的股价在一周内下跌了22%。
我们所说的,都是这个需要数万亿美元固定投资的体系中的漏洞,而现在却没人有足够的钱去投资——也不可能维系下去——这就像一场大型扑克游戏,赌注不断上涨,但没有一个玩家真正能够承受。泡沫破裂将摧毁英伟达或帕兰提尔的股票,股价将下跌20%至30%,使股市市值蒸发约40万亿美元。
曾成功预测2008年房地产市场崩盘,电影《大空头》的人物原型——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宣布做空英伟达和帕兰提尔的股票。他在社交媒体X上写道:“有时我们看到泡沫。有时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有时,最好的策略就是根本不参与。”今天,伯里证实了这一押注:他买入了920万份看跌期权(其价值随标的资产价格下跌而增加),如果泡沫破裂,这将转化为2.4亿美元的收益,回报率高达2600%,令人瞠目结舌。
随后,伯里关闭并注销了他的投资基金,就像他在2008年所做的那样。澳大利亚作家沙纳卡·安塞尔姆·佩雷拉在他的Substack博客中将这一行为定义为“卡桑德拉协议”,其中提到了神话中预言不幸的女预言家卡桑德拉,而伯里本人也在他的X昵称中提到了她,即“挣脱束缚的卡桑德拉”。但这与时尚又有什么关系呢?
AI有多深入到时尚产业
根据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去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2024年时尚行业的AI产业规模约为12.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17.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39.2%。MarketsandMarkets的另一项分析预测,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1%,而Precedence Research的预测则为40.8%。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AI之于时尚行业在未来几年都拥有数十倍的增长潜力。
麦肯锡发布的《2025年时尚行业现状》报告指出,50%的时尚公司高管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发现和开发创新产品的关键要素。报告还指出,人工智能将在其他领域得到发展,重要性依次递减的类别包括:市场营销、设计、用户推荐、在线购物以及物流和供应链。排名靠后的是客户体验优化和退货自动化。
即使在消费者群体中,也有82%的人希望人工智能能够加快购物速度,减少浏览商品目录或寻找优惠信息的时间。但除了这些简单的期望之外,时尚界如今是如何运用人工智能的呢?
LVMH和Moncler这两家仍在探索其在数据管理和运营以及提升电商体验方面的潜力。Moncler目前已利用人工智能制作了3D 产品视频,初步测试表明,这些视频可以将消费者参与度提升 49%。就连施华洛世奇也收集了品牌运营所需的所有数据(从客户到创意素材),并利用谷歌工具创建了一个生成式人工智能门户,供员工用于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
去年,LVMH集团的全球创新大奖就把大奖颁发给了一家中国AI科技企业Fancytech,主要从事3D产品视频的生成。目前,集团的策略进一步延伸,正在探索如何利用其现有数据来运用AI技术来挖掘数据这座宝藏——所有客户数据都已存储在一个大型统一数据库中。目前,这项技术的潜力在于为电商和实体店销售人员提供推荐算法。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它能够推荐最具潜力的客户,并提供不同粒度的推荐,例如指出哪些区域最适合销售特定产品以及哪些门店。
许多人认为可以取代真人的“高端”职能,似乎并不适合交给人工智能。人们所担忧的人工智能将被用于那些通常被归类为“官僚主义”和“忘恩负义的工作”的繁琐机械的任务。这实际上对小型品牌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它们可以节省库存和规划方面的时间和资源。
就在近日,Golden Goose宣布与Google Pixel合作,将把Google的AI技术融入到该品牌引以为傲的手工定制流程中。这一想法巧妙地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了顾客参与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实施过程中仍然需要品牌工匠的参与,AI的作用在于赋予顾客更大的定制自由度。因此,与其他案例一样,其原则是AI能够改进、扩展和加速现有流程,但绝不会取代它们。
Bandit Running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Nick West表示:“我们希望在不直接涉及客户的运营流程和业务活动中尽可能提高效率,以便我们能够更多地投入到与受众的情感互动中,无论是在数字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番话也概括了网络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感受。
目前的事实是,人工智能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取代时装设计或营销内容,生而为人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创造反而愈加珍贵。简而言之,AI推动时尚产业不会像《2001太空漫游》那样,以划时代的时装秀呈现。它更会如同春风拂面一般,叩开千家万户的门。
供给侧改革
这一轮AI泡沫的投机风险,本质上在于资源浪费和资本损失,这可能导致整个公司迅速倒闭,并对就业市场造成灾难性的连锁反应。投机泡沫在各方面都是一种经济崩溃,其冲击波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破坏。但并非所有泡沫都一样:2008年的泡沫就是一个经济泡沫,它牵涉到银行和房地产,并将无数民众置于其冲击波的最前沿。
人工智能领域的情况将涉及一个极度膨胀的行业,因此会是一个所谓的“工业泡沫”,正如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上个月在意大利科技周上所定义的那样:“工业泡沫并非那么有害,它们可能会变成积极的,因为当情况稳定下来,我们看到谁是赢家时,社会将从这些创新中受益。”贝佐斯说道。
他认为,硅谷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许无法阻止,投资、负债和支出的疯狂循环也无法停止。但似乎每个人都意识到泡沫的存在。当泡沫破裂时(如果真的破裂的话),巨额资金将会损失,公司将会倒闭,财富将会倾家荡产,但最终留存下来的将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它已经融入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几乎方方面面,包括时尚领域。
对于这项新技术的到来,首席执行官、行业专家,甚至像LVMH这样的大公司,似乎都抱持着谨慎与信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仅就时尚领域而言,谨慎源于这样一个事实:人工智能虽然能在许多方面提供帮助,但除了提高某些流程的效率或优化客户互动之外,它几乎无法取代真正的工作岗位。相反,两三年前关于人工智能将为时尚行业带来数千亿美元利润的预测,如今看来过于乐观了。
这也是为什么像LVMH这样对AI项目的投资侧重于构建一个模块化数据库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一种“工具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满足各个品牌的特定需求。即便如此,这些投资也与设计、创意或顾客与品牌互动体验的切实层面无关。而这正是独立品牌所擅长的,它们将人工智能作为大脑来处理和解读数据及库存。至于其他种种设想,从数字衣橱到赛博时装设计师,或多或少仍停留在科幻范畴。
信任,这是根本所在,源于人工智能确实能够简化某些内部职能,例如供应链管理和生产。人们对这项技术持乐观态度,因为它有点像一种新的媒介,类似于过去的Instagram或互联网(互联网也曾经历过灾难性的泡沫),它将彻底改变大型企业和小型项目的管理方式。
似乎,人工智能不会牵着我们的手,最终走向一个比现在更乏味的时代。但在效率与资本的追求面前,平等是不可能的事。最终,命运会惩罚那些不顺应潮流的人。
Copyright © 2024 FN团队版权所有,严禁转载.